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商业地产刘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商业地产刘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看待国内近期音乐剧演出扎堆的现象?
音乐剧是20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
音乐剧是诠释音乐的一种重要的形式,西方近百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国外比较流行。近年来在国内也开始慢慢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和接受,是音乐表达方式的重要补充。
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开创、发展、变化都有一定的特点、氛围和发展规律,切不可一窝蜂,不问青红皂白一起上,应该有计划循序渐进把国外优秀的音乐剧逐步带入国人的视觉,国内的艺术家应该学习先进的音乐理念与表达方式,创作出带有我们自己民族特色的音乐剧来丰富和提升大众的文化品味,不断地把我们好的音乐剧再推广到国外,使音乐剧的发展走上一条正确的健康的发展之路。
乍一看问题,其实我很不懂为什么说今年演出扎堆,因为的确今年的演出比较多,但是基本是平均分了一整年,每一个月都在不同的地方有演出,在微博上也看得出,基本上不同的时间大家都在讨论不同的音乐剧。
或许给人扎堆的感觉,还是因为之前来到中国的音乐剧太少,想想之前,基本上一年只等一部大戏,莫扎特、伊丽莎白只去了上海,歌剧魅影也只去了北京广州,2008-2009也只有猫的巡演比较好哒,但是现在都8012了,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越来越多的音乐剧来到中国不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吗。
今年同样感觉比较好的地方,就是音乐剧的种类更丰富了,英语剧有摇滚学校、猫、艾薇塔,法剧有莫扎特、罗朱以及改编英语的乱世佳人,还有放牛班。除了音乐剧演出,现在还有了Gala、有了剧本朗读。现在制作的很多中文版音乐剧,都是韩国日本的版权。但是之前每年一部德剧,今年暂时还没有看到德剧来华的消息,没准年底呢对吧。况且和“世界三大音乐剧中心”(泛指百老汇、西区和首尔)比对,我们同一个时间暂时还没有看到超过三部音乐剧同时演出,仅仅在墨尔本,同一时间都有三部以上的剧同时演出,且都是自己制作。(此段逻辑混乱,随便看看就好)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甚至觉得我们还有容量可以引入音乐剧。
但换种角度来说,现有的观众购买力已经到了一个接近饱和的状态,在中国,票价的中位数能够达到一线城市平均工资的10%,追求观看体验的观众,可能要花费1380、1680购买一张票。所以如今,真正的问题在于,当引进市场已经一年比一年的繁华的前提下,观众的购买力在降低,必须控制音乐剧票价,并且开发新观众。(新观众也不仅是中国市场的问题,美国市场、澳洲市场遇到的问题同样严重。)
所以其实,今年明年的市场来看,音乐剧演出扎堆绝对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观众的购买力,到底能够支撑多少音乐剧公司存活,还有多少投资方大佬的热情没被浇灭。
我们看到国内近期音乐剧演出扎堆,但真正有品质,能流传的经典佳作还是很稀少的。
扎堆它是一种现象,就是像流行一样。流行什么,大家都去做什么,而与这个事情本身没有关系。
比如说音乐剧,大家扎堆,大部分并不是因为音乐剧这个艺术本身。有的是需要演出记录,在哪演出,想要增加阅历、演出机会、资质,或者其它各种不同的原因。觉得这个这条路好走,大家都去跟风。
从这个角度考虑,扎堆是不正常的,是外在的,和音乐剧本身的演出没有直接关系,是一种人为的、社会性的、功能性的一种表现。
就和现当代艺术一样,前几年当代艺术火了六七年,其实很多人未必真的懂当代艺术,更多的是一种投机,一种设计,而不是从本身去创作这张作品,而是让别人觉得我是在做艺术。所以,扎堆就形成了。其实很多领域都存在这种充数字的游戏。
而音乐剧本身它是一门表演艺术。创作纯粹的、经得起考验的作品才是做音乐剧该走的道路。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业地产刘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商业地产刘阳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brisferibotseferleri.com/post/8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