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房地产信托上升趋势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房地产信托上升趋势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1年信托业继续两压一降,地产信托何去何从?
感谢邀请,我是信托者,坚持原创!!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确如问题所说2021年继续“两压一降”,而在当下的信托业务规模中,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仅次于金融类信托,而在传统信托业务中,房地产信托业务规模最高,而众所周知,监管层大力压缩的便是融资类信托。不得不承认房地产信托首当其冲。
2021年的2月7日,信托监管工作会议强调需严查那些利用地产上下游、利用收益权凭证或者利用永续债融资等违规行为。房地产信托业务被浇上一盆冷水。2021年将继续压降融资类信托规模1万亿(目前存续规模4.86万亿),融资类包装成投资类的信托产品也被监管否定,如股权收益权、资产收益权、永续信托等类型。(违规的投资类产品全部纳入融资类产品(一刀切)),2020年某些创新的房地产信托业务短短一年时间走到了头,而这杀伤力对于相对实力不强的房企不可谓不大!
之前房地产信托主要是四大类:
信托者课堂:现在传统的开发贷业务已经不多,可谓时光不再,另外一直以来各地监管层对于是否满足432要求的力度各有不同;之前常见的权益类产品——信托项目的底层资产为资产收益权、、或股东的股权收益权等等。这类项目多半是明股实债,在严监管下 趋势不明朗。注意私募债、永续债本来是创新业务的主流方向,却在监管会议上被直接点名,前景堪忧。相对而言,第四类项目比较符合当下的监管指导。投资者在筛选项目事,结合项目实质性风控,还是那句话,优选排名靠前的房企开发商,提高自身的安全垫......
以上!!!
短时间看(两三年内),地产信托业务监管还会允许存在,因为中央高层的想法是让房地产行业从危险的高位软着陆,一下子全部砍掉显然会硬着陆,有很大概率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所以监管每年保留一定的地产信托额度并不是为了信托行业着想,而是从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国计民生角度考虑的,信托行业发展前景的优先级是放在后面的。从长期看,由于信托行业游离于巴塞尔协议监管之外,属于典型的影子银行,中央高层现在的思路很明确,融资类业务就放到处于巴塞尔协议监管之内的银行来做,其他机构不要碰,信托行业就回归私募资管属性,信托行业转型成功最好,转型不成功就整体死掉,这起码比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后果要好接受得多。因此长期看,地产信托消亡虽不敢下结论说是必然***,也是个超大概率***。另外,以上的分析是基于地产行业系统性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内的***设所做出的,如果地产行业风险在中央高层的宏观去杠杆进行过程中失控,那么信托行业整体可能会提前进入生死攸关的阶段,地产信托业务也会因不再被信托投资者信任而提前终结。
房地产信托监管加强已是"箭在弦上",楼市是否会迎来新一轮降温?
先说结论,二手房市场会先抑后扬,新房市场短期内会先降价,后期减少供应,价格不会太大变化。
房地产信托,银行贷款都是开发商最重要的融资渠道,现在基本都被强监管了。大开发商还能发发债,小开发商只能搞卖存货来回笼资金了。捂盘销售只会死路一条。
众所周知,开发商都是高负债的,10亿的盘,自有资金不超过20%,剩余的都借的,以前开发商无非就是跟银行借低成本的资金,现在没有了,只能降价处理楼盘,先回笼资金。然后企业转型,不拿地了,搞轻资产运营服务。长期下来,只有头部企业还能拿地。
但是需求还在,城市化还在继续,人口还是涌入城市,既然新房供应少了,那就买二手,需求上去了,二手房价格必然上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房地产信托上升趋势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房地产信托上升趋势分析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brisferibotseferleri.com/post/7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