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工具分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房地产调控政策工具分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全国楼市调控多达159次,为什么有的人仍在不理智地买房?
1.调控达159次,是媒体为了噱头,强行统计的,每个城市无非就是限购、限贷、限售而已,没有媒体说的那么夸张。
2.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最为严格的就是深圳了,必须是深户或者连续满5年社保。确实是在限制购买人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同时,深圳现在也在放宽入户标准,应届本科毕业生直接秒批入户!市场的刚需自然还是很充足的。
3.深圳周边的东莞,中山,限购的话,社保只要求半年,二手房不限,那实际上操作性就很强了,并没有真正意义的达到限购的目的。
4.惠州是大湾区里唯一不限购的区域,但是限售,三年内不准销售。但是现在惠湾的发展情况是三年后多条地铁直接通深圳,大家就是冲着三年后的地铁来的,谁会三年内就出售?
5.其实,最让市场疯狂的,是限价这样的调控政策!***限价,直接导致新房价格低于市场价格,导致一手房和二手房倒挂现象,以早前深圳著名的楼盘招商双玺为例,由于限价,直接导致每套房低于市场价将近500万,导致这个楼盘抢购的不只是个人,还有公司,只要中签了,就有500万以上的获利空间。
总体而言,还是市场上刚需太旺盛了,房子作为住的需求是一种刚需,同时,房子作为投资其实也是一种刚需,目前市场上确实找不到更好的投资替代品,所以,虽然媒体一面的不停报道限购,一面又咋咋唬唬的为抢房造势,其实,只有自己去看市场,才是真实的情况,官方数据都不一定很准确,何况媒体。
现在买房并非不理智,而是迫于无奈和投机取巧。
迫于无奈的刚需客
因为结婚需要,因为小朋友的上学需要,因为落户等需要,在我国现有的政策环境下,买房是刚需,是无可奈何的表现。因为现在的要求都是有房产方可办理这些事情,所以对于刚需客而言,这些真的是等不及的,现在买房只能顶着调控政策而上,即使再高利率,再严格的政策要求,都需要有套房子满足要求的。
勇敢的投机取巧者
银行小狗认识一些在一二线的投资客,在严格的政策环境下,他们的脚步放慢了,但没有停滞。甚至一位朋友,在深圳的房产政策出来之后一个星期,研究了一下,认为房子是金融属性已经不开逆转,然后立即买了一套,在一线城市,用于投资。很多二线城市的投资者也是疯狂的买,认为房价始终能跑赢通货膨胀,这些见仁见智,但是房价大幅度下跌是不可能的,深圳均价下跌了10几块钱都可以上报纸,所以认清现实,正是调控才使得房价上涨。
谢邀!
这块需要特别说明,为什么这群人会不理智的买房?
因为,这群人是刚需购房人群!不是说他们不理智,房价到底降了多少?一二线是降了,因为好地段盖完了,基本全剩郊区了,你还想卖多少钱?你卖那么贵,有人要吗?
另外,一二线城市房价下跌以后,开发商把资金转入三四线,甚至五六线城市,造成了其地区房价的阶段性上涨。换做你,怎么做?是不是还怕再涨,买不起了?货币是在继续贬值的!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说到又有一轮货币投入市场了,这样来看,房价还不不降反增的。
说好的2018年房价要降,这都过去一半了,我们县城还在涨。碧桂园入驻,开发了精装房,7000多每平,我们还只是五线城市,结果还是抢购一空。这么大的需求在这摆着呢,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仍是刚需人群。
其实,我也是刚需人群,等了一年没出手,希望房价下跌。结果,又涨了,想买买不起了,郁闷!
房价数据什么的,这里就没必要分享了,反正都是涨。
我们来聊聊“调控”本身。
之所以人们依然在大举买房,原因很简单,因为159次调控依然是“空调”。
第一财经的统计显示,2018年全国共出台调控措施159次,比去年同期高出60%。
房价数据同比,成交量同比,销售额同比,销售面积同比,这些数据同比还有些看头。
至于“调控次数”都成了基础数据,而且还计算同比,大家不觉得滑稽吗?
调控次数都能计算同比了,那调控还有什么意义呢?今天一个明天一个,调控这件事本身也遭遇了“通胀[_a***_]”和“信任危机”。说句玩笑话,调控措施一日三发,其效力就好比当年的“金圆券”一般飞速贬值。
调控次数越多,人们越不在意,所谓“精准调控,分城施策”,副作用大概就是这个吧。
比如宜昌,这座城市房价六连涨,最近搞了限售,它是怎么限售的呢?从网签之日算起,两年内不得上市交易。这就是个典型的“空调”,因为从网签到交房本身就要1-2年,如果在算上装修空置散味道,已经超过2年了。
即使不住不装修,等个一年半载,我挂出去转让,等到找到接盘的,差不多2年也到了不是?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分清楚到底什么是不理智?在我看来,纯刚需购房是没有不理智一说的,需要了有能力不管是调控或者房价如何都得买,没办法,需求摆在那。
那么不理智的可能是哪一批人呢?就是希望在楼市里赚快钱的那一批,也就是手里有一些流动资金,但没有太多的耐心,希望通过快速上涨的房价套利的。
“史上最严调控”的大背景下,房价逆天的部分一线城市,处于稳定的调控状态,甚至还有降房价的情况。但坚持“抄底论”的人也不少,越调越贵不是预期,在他们看来就是可靠的历史经验。
加上过去一年多的轰轰烈烈的抢人大战,楼市的暗流涌动到实实在在的抢房人潮,几乎大家都坐不住了。
但现在希望通过房价快速套利,显然不太现实。
毕竟“史上最严调控”的条件是实实在在的:首付比例的提高,房贷利率的提升,两到五年的限售……要想***,得有本钱。高收益更是伴随高风险。没有稳定持续的现金流,玩高杠杆的抄底游戏,很可能会死在黎明到来前的黑夜。
如果你资金充裕,在调控期间买房,等待调控后升值,当然是可行的。但如果此时想博一个买一套房少奋斗十年,则要好好盘点下自己的资产和收入。特别是别高估自己的收入。
为什么东莞没大力度调控楼市?
东莞凌晨九条新政调控楼市,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今天(7月25日)凌晨时分,广东省东莞市住建局在***“通知公告”,发布了一篇标题为《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文章;
根据上述通知显示:住建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住房公积金中心等11个部门,联合发布九条收紧楼市的调控措施(“莞九条”);
其中,涉及土地及住房供应、住房公积金、新房房价、房贷、房产中介等多个方面,并对“限购”、“限售”等楼市调控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的收紧;
通知明确规定,关于“限购”:外地人(非东莞市户籍居民家庭)购买“首套房”,须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2年内的连续1年社保证明;购买“二套房”须提供自购房之日起前3年内的连续2年社保证明;外地人停售三套房;
值得一提的是,在“莞九条”中,关于“购房资格”审核所需材料,购房者仅需提供社保证明,而个税证明将不再作为证明材料!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京也于2天前的凌晨,紧随深圳出台新“深八条”之后,发布了九项楼市新政(“宁九条”);
对此,有房地产行业内专业人士认为:“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再次来袭;
上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根据以往的经验,一般情况下楼市新政都是先从深圳开始,并在一个月之内有第二个城市跟进,随后“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将在全国重点城市推开!
全国尺度最大楼市宽松政策撤回,楼市调控何去何从?
开发商和中介(包括投顾)是炒房客的亲密战友。越跌越买,不怕爆仓,我炒房敢死军团至死不回头,头可断,血可流,炒房初心不可丢,什么“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就是要炒得“天下寒士无房住。”
房价再涨,天理难容。损不足奉有余,这是基石崩溃的危局。事物总在狂欢中悲惨落幕。
全国尺度最大的楼市宽松政策被撤回,楼市调控何去何从?其实楼市调控的原则在2018年底到2019年初确定之后就没有变过,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楼市调控的主要原则之一,另一个调控原则就是“房住不炒”,这两个词看起来是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其实如果你细细品味,这两个原则的本质都是指向了一个方向,本文笔者细细道来。
一个星期前,湖北荆州发布了楼市松绑的政策:限时免契税、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的从45万提高到50万元,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为二成,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为三成等。这个措施出台后,被媒体誉为是“2020年最大的楼市宽松政策”,只是这个措施很快就被撤回了。
其实在楼市调控中分为供给端调控和需求端调控,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关心的往往是需求端调控,需求端调控主要是从两个方面着手的,第一是从金融政策入手;第二是从购房资格入手。所谓的金融政策最主要的就是首付比例,如果首付比例是20%,那么就意味着是5倍杠杆,如果提高到30%,那么杠杆就降低到了3.3倍,而如果将首付比例提高到40%,那么杠杆就降低到2.5倍。所以在需要抑制房地产需求的时候,往往是***取提高首付比例的措施,如果是需要鼓励房地产需求,那么就需要降低首付比例。除了首付比例以外,还有房贷利率的升降,还有***额度,比如这次荆州将公积金***额度提高。
购房资格这个很好理解,比如户籍了,比如社保和纳税的年限和连续性,比如是否已经结婚(上海购房资格是和是否结婚挂钩的),需求端的调控总结起来就是两个,一个是金融政策增加/降低购房成本,二个就是直接通过调节购房资格的门槛来直接将部分需求释放或者是消减。说到底用的还是成本和供需这两个经济规律。
说回文章开头,其实房住不炒常用的语境是在某地楼市火热的时候,换句话说如果某地房价大涨,那么就需要房住不炒来压一压,来警醒一下,就是警告你们房价要稳,别再给我整得更高;而稳房价通常的语境是用于房价趋冷或者是房价下跌的时候。房价稳定对金融系统以及税收都是有利的。所以,房住不炒和稳房价其实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指向一个原则:稳房价!
荆州属于湖北,这次也是深受疫情的影响,累计确诊病例在湖北排名第4位,前面三位是武汉、孝感和黄冈,经济上肯定是受到影响的,2020年一季度湖北省GDP下滑39%(当然主要是因为武汉的原因),经济下滑需要提振经济,而房地产是一个关联产业非常多的产业,所以通过对房地产松绑来拉动经济也是可以理解的。
只是后面又被撤回,这也说明地方***更原因松绑房地产来提振经济,但是国家在宏观上对房地产严控的基调并未改变,不会将房地产作为***经济的短期工具和手段。换句话说,如果不出现全国性的房地产下滑,那么这个定调应该是不会松懈的。
湖北是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省份,对经济影响是比较大的,进而也会影响到财政的收入 ,房地产作为一项见效比较快的政策调整,深得地方青睐,调整房地产政策很多地方比湖北更快,力度也不小。但是很多政策来的快去的也快,在于某些地方政策出台主要从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财政收支平衡出发,与高层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现背离。
楼主没有说清楚具体哪个城市,按照楼主的关键词进行百度,得到的信息是湖北省荆州市于4月20日发布楼市新政,也就是4月20日荆州市人民***发布的《荆州意见》,主要内容是将首套房首付比例降为二成、二套房首付降为三成、限时免契税等,参加疫情防控的一线医护人员在本市购房,购房契税优惠期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个人住房公积金***最高额度从45万元提高到50万元。
《荆州意见》出台背景是荆州房地产销售较为低迷,去库存化压力比较大,根据荆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消息,2020年1~3月,新建商品住房销售1200套,销售面积13.91万平方米,同比减少66.63%。疫情期间全国各地房地产销售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并不能准确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全貌。
荆州市2019年住宅销售约200万平方米,较2018年下降近2成。截至2019年底,该市住宅库存在190万平方米左右,去化周期约一年。这一数据就令人焦虑了,19年荆州房地产销量就开始较为严重的下滑,一年期去库存压力也是较大的,房价会面临下降压力,房价下降,会影响到土地市场,
根据有关材料,荆州仅仅两天就收回有关文件,原因是与《省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措施的通知》部分条款内容不符,经市***研究,决定停止执行4月20日发布的楼市政策。
这说明地产调控政策要想放松,难度还是较大的,在于高层强调房主不炒,地产调控要保持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期调控政策,后续房地产政策调控依然维持从紧的信号,而不是从宽的政策,毕竟房价太高遭遇吐槽太多,另外房价上涨也会侵蚀各级部门给实体经济降负的成果,
但是湖北作为本次疫情冲击较为严重的地区,对经济影响较大,房地产调控未来还是存在一定的宽松预期,但步子不应该迈的太大,而是碎步放款为好,如果地产陷入低迷,也会拖累当地经济复苏。调整首付比例步子迈的太大了,可以借助人才落户和公积金***角度适当放宽地产调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工具分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房地产调控政策工具分析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ibrisferibotseferleri.com/post/74052.html